端午节的粽子一直深受欢迎。在我国,不仅是粽子,汤圆、元宵、年糕、八宝饭、糍粑、油糕、麻团这些用糯米做成的美食都深受人们喜爱。糯米为什么这么受欢迎?它到底好不好消化?
古人为何偏爱糯米
在古代,没有精白米、精白面,食物以全谷物和豆类为主,有时还要吃糠麸、咽野菜,纤维太多,质地太硬,所以黏软的主食自然受欢迎。糯米烹调时吸水比非黏性食物少,与同样重量或体积的其他谷物相比,糯米的“干货”多,能量高;再加入高油脂的馅心,或用油拌、油炸等方法制作,又会增加热量,适合多强体力劳动的古人食用。另外,普通大米凉了变干硬不好吃,而圆粒糯米冷了之后仍然柔软。这是因为糯米几乎不含支链淀粉,所以冷后回生的程度很低;加之古人烹调设备较差,而糯米能够不炊而食,很方便。
然而,吃糯米食品的这些“幸福感”随着日益富足的生活产生了变化,糯米的优点变成了缺点:容易吃过量,餐后血糖升高太快。
糯米是否好消化
有人认为,糯米不好消化;也有人表示,糯米健脾,好消化,食用后感觉很舒服。其实,糯米好不好消化与加工方式有很大的关系。
只要将糯米打散、煮烂,它很容易消化,例如热的糯米粥,软烂柔细,连腹泻后消化能力弱者都能接受。 糯米放凉之后,黏性和韧性上升,特别是经过捶打的糯米团,质地紧密,黏度和韧性过大,在胃里无论怎样“揉搓”,都难以变成细碎状态,消化酶也难与它“亲密接触”,此时就变得难消化了。所谓“三十里的莜面,四十里的糕”,说的就是经过捶打和油炸的黄米糕。如果凉糯米再加上猪油,更难消化,例如冷汤圆、冷肉粽,黏韧食物本来就很难嚼烂揉碎,再与遇冷凝固的饱和脂肪互相包裹,在胃肠里更是很难与消化液充分混合。
健康吃粽子的六个提醒
趁热吃粽子应趁热吃,加了油脂、肉、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。如果不是刚煮熟的粽子,最好重新加热蒸熟再吃,一则避免细菌超标问题,二则也有利于消化。
替代主食吃 粽子是粮食做的,属于主食,无论在哪一餐中,都可替代主食吃,而不能当点心吃。
搭配蔬菜豆浆吃粽子时搭配蔬菜和豆浆较合适。例如,早餐吃一个肉粽,再搭配各种蔬菜,加上一杯豆浆,营养就会较为全面。
先吃些其他食物糯米的特点是餐后血糖升高较快,而且下一餐之前的血糖下降较猛。如果先吃些蔬菜、豆制品、蛋类、奶类,再吃粽子,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血糖波动。
减少油腻食物糯米食物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,如肥肉、蛋黄等,消化能力差者食用后可能会感觉不舒服,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,且不宜配太油腻的菜。
胃酸过多者少吃黏性的糯米能促进胃酸分泌,故胃酸过多者和胃溃疡患者吃粽子可能会不舒服,有烧心感,应少吃。